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情况专题询问

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情况专题询问

正在直播

10月24日,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围绕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作出回答。
直播

厦门网

点击观看视频

厦门网

2024-10-24 10:18:00

专题询问15时开始

  10月24日下午,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厦门网

2024-10-24 14:56:00

专题询问开始

  专题询问正式开始,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张灿民主持。

厦门网

2024-10-24 14:57: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灿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更高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安排,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召开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情况专题询问。

  市政府对这次专题询问十分重视,会前做了充分准备,今天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的有:市政府黄燕添副市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现在,请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始提问。

厦门网

2024-10-24 14:58: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锦良提问

  城中村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于去年4月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以“全域、彻底、科学”的理念推进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请问各项工作进展如何?有什么亮点、成效?

厦门网

2024-10-24 15:05:00

厦门市住建局局长李德才回答

  我主要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城中村的起源

  2021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要求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反复的调研、探索,认识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短板在城中村。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对108个城中村实施现代化治理。目前去年已治理25个城中村,今年启动46个城中村治理,明年计划治理37个城中村。

  二、主要的成果

  第一,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这两年来,在71个城中村中,清理了各种垃圾、土堆63.11万平方米,打造了微公园、微景观等311处,完善了强弱电改造500多公里,管网改造200多公里,新建自来水水管270多公里,新建道路329公里,基本做到了“荒地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民”。

  第二,安全工作得到极大提升。过去的城中村是火灾及刑事警情的高发地、多发地。这两年来,拆除了危房409栋,取缔了“三合一”场所103处,已退出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337家;为城中村出租屋安装上了烟感、避雷针,打造了第二个逃生通道,并接通消防水栓、消防管网,保证消防安全。

  第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停车场,总共建设了160多个停车场,71个城中村增加17586个停车位、充电桩14270个。还有建设各类公园等活动场所18个,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生活的方便性。

  第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做了一些理论探索。打造了一批精品样板,提出了一套标准指引,出台了一套政策法规,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特别是城中村治理标准指引的1.0版、2.0版、3.0版,让大家学有目标、学有榜样。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厦门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里有专门一章内容来讲城中村更新改造,这让城中村治理有了法律上的根本保障,下次做起工作来就更有底气了。

  三、下一步的工作

  第一,要确保成果共享。市委市政府去年投入9亿,今年投入25亿,把71个城中村改造得很漂亮,老百姓也给了很多点赞,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也都进行了报道,现在就要确保这个发展成果能够全民共享。目前,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取得的较大成果就是要保障成果共享,就是出租屋租金不能涨价。目前,我们正在准备出台一个出租屋管理办法,保障发展成果让全民共享。

  第二,要确保常态长效。在硬件建好后,同步制定“大物业”管理办法,目前在湖里后埔社区、海沧新垵村等都已成立物业公司,使后续的管养有人管有人做。

  第三,要保障投入多元。这两年来都是政府在大投入。下一步,我们要吸纳社会资本、村民资本、集体资本进入。目前,在湖里的围里社、塘边社,分别是国企、民企的投入运营合作机制。

  第四,要传承文化产业。

  第五,要做好智慧化管理。

  第六,要做到党建引领。

厦门网

2024-10-24 15:06: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孙弘宇提问

  我市的城中村数量多、分布广、人口密度大。目前采用“留、改、拆”并举的模式,分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类实施改造。请问有关部门如何做好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指引指导作用,科学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

厦门网

2024-10-24 15:09:00

厦门市资源规划局局长柯玉宗回答

  作为资源规划部门,要发挥好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在城中村治理和改造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来发挥作用:

  一是界定城中村空间范围。什么叫城中村?怎么改?这个要在规划上先明确。2017年,就编制了城中村布局规划;2021年,专门编制了《厦门市村庄空间管控规划(2021-2035年)》,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市政走廊主通道、重大区域基础设施、山海通廊”内的村庄划定为城中村。同时规划分为保留村、计划近三年拆(搬)迁村、计划中远期拆(搬)迁三类。根据三类情况进行不同管控,每三年对规划实施情况定期总结评估,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对近三年拆(搬)迁计划进行滚动更新。

  二是明确改造方式和改造内容。专门出台了《厦门市城中村改造规划工作导则》,对城中村整治提升、拆除新建、拆整结合的内容和方式,都做了具体明确。

  三是编制更新改造规划。也是针对这三类分别编制专项规划,把关键问题纳入详细规划的内容。编制完、审批完后,进行入库、建档,作为审批依据。对城中村的详规审批,是放得比较宽的。比如,提升改造类由各区来批,我们配合指导,其他类则由各区相关指挥部来编制,我们进行指导,最后进行报备入库。

  四是规划土地政策供给,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主要围绕着土地政策、农转用、安置用地选址等相关工作来推动。同时,对一些规划指标的配置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应配套政策。2023年已完成25个村庄的现代化治理,今年正在实施46个,至2025年我市共需完成108个行政村(369个自然村)的整治提升工作,其中改造规划编制和土地政策的创新和保障供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厦门网

2024-10-24 15:10: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丽冰提问

  城中村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一方面要落实政府对资金平衡的主体责任,避免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入社会资金。请问如何落实财政资金的保障作用,统筹安排、有效利用财政资金?

厦门网

2024-10-24 15:13:00

厦门市财政局副局长吕鹤回答

  城中村改造投入大,资金怎么平衡?大家都比较关心。作为财政部门,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好城中村改造总体收支平衡,保证大账算得平、算得过来。每个项目实施前都会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作为收支平衡基本原则。经过初步测算,8个拆除新建、拆整结合类城中村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565亿元,测算总收入772亿元,收入覆盖成本倍数1.4倍,基本上纳入改造的项目都可以收支平衡。

  二、把握好年度现金流平衡,确保资金有来源,现金不会断。城中村改造主要通过专项借款、中央补助资金、预算资金、专项债券等渠道筹集。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获批专项借款额度279亿元。13个城中村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接下来会继续申报专项债券支持的范围,基本上可以保证现金流不会断。这两年来,整治提升类的71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项目,由各区为主实施,财政资金由市、区两级共同筹措。市级资金采用竞争性分配方式补助各区,资金跟着效益走,改造效果越好,获得市级奖补资金越多。2023年市级安排奖补资金预算9亿元,2024年市级安排奖补资金预算25亿元。后续将结合改造进度分批次下达。

  三、把握好债务风险防控,确保债券能还得上,以后也不会出现违规,不会出现风险。一是城中村举借的专项债券、专项借款均制定相应的资金平衡方案。二是对纳入国家计划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资金封闭运作,相关收入先用于平衡改造成本,有收益再市区分成,保证债优先偿还。三是资金合规性方面,城中村配套的公益性项目,全部由财政出资建设,通过财政预算、中央补助等渠道安排,不得使用债务性资金。

  (二)下一步工作

  从目前来看,土地市场下行,征拆成本高,将影响项目资金平衡。所以,现在城中村改造也确实存在刚才委员提到的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资金筹集难度较大。下一步,需要通过降本增效,扩大筹资渠道,严格项目评估,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可持续的城中村改造机制。

厦门网

2024-10-24 15:14: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丽冰追问

  据了解,目前我市城中村改造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利用社会资本较少。请问如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多主体、多元化参与城中村改造?

厦门网

2024-10-24 15:20:00

厦门市住建局局长李德才回答

  主要通过四条渠道来拓宽:

  一是采用“EPC+O”建设模式。目前的湖里区围里社项目,是由中建四局投资、与区级合作来建设基础设施,已投资4千万,目前取得比较好的成效,基本形成了新模式。11月底,在围里社和塘边社,准备召开推进如何扩大社会资本参加城中村投入的现场会。如果这条路走得通,就能用城中村里的闲杂地、空地、多余的房子来做平衡,通过经营平衡回收资金。    

  二是要鼓励集体资金参与。目前,大部分的城中村的集体资金、合作社的资金比较紧迫。这两年多来,城中村建设了34个农村集体发展项目,比如在新垵村、翔鹭村、叶厝村等地建设了综合体,建筑面积19.54万平方米,总投资21.1亿元,均已建成在用。还有15个项目在建,占地面积11.55万平方米,总投资18.9亿元。总之,就是发动集体经济好、有意愿的城中村积极出资,建设可运营、可回本、能增加集体收入的固定资产。同时,建设一些公共场所,比如长者食堂、议事堂。

  三是建立“五共”治理机制,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管的治理机制。比如,目前城中村出租屋安装了喷淋、烟感等设备,这个资金由政府承担40%、个人和村集体承担60%,全市都是按此模式展开,还包括外立面改造、店招整治等。

  四是推进出租屋管理办法出台。通过收取物业费、卫生费,让每个村培养一批人来进行管理、服务,巩固城中村的治理成果,整治提升也能长期做下去。

厦门网

2024-10-24 15:21: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剑鸣提问

  城中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违章搭盖、占道经营等乱象较为突出,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市容市貌。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统计,此次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拆除“两违”面积达103万平方米。请介绍一下在推进“两违”综合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接下来,要如何加强后续监管,防止新增“两违”,巩固治理成效?

厦门网

2024-10-24 15:23:00

厦门市执法局局长陈挺华回答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三年行动方案,全市城管执法系统主动靠前,大力推进城中村“两违”综合治理。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清存量。针对历史“两违”,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采取限期自拆和依法集中拆除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拆除。针对占用公共空间、堵塞道路、有碍观瞻以及存在安全风险的违法建设和设施,进行强力执法,坚决予以拆除。2023年以来,累计拆除城中村违法建设达103万平方米,腾出公共用地约127万平方米,为城中村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和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二是控增量。我们综合运用航拍、卫拍等科技手段和群众举报投诉、日常巡查等方式,建立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两违”防控体系,保持了对新增“两违”露头就打、出土就拆的高压态势。今年1至9月,全市有34个镇街实现了“两违”零新增,历史同期最多。

  三是压责任。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推动城中村管理责任“进网入格”,打通城中村“两违”管控的最后100米。同时,全国首创“四三三”“两违”工作机制,聚焦农村自建房、农村公建配套设施等城中村重点类型“两违”,全链条落实管理责任。

  下一步,为防止后续“两违”出现回潮,我们主要采取两项措施:

  一是严查快处,始终保持对新增“两违”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做到快处置,重点整治侵占集体土地、公共空间、绿地、道路等违法建设,进一步巩固城中村“两违”综合治理成果。

  二是健全机制,不断完善落实“四三三”“两违”治理体系,进一步压实责任,形成闭环,坚决做到城中村“两违”零新增。

厦门网

2024-10-24 15:24: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向光提问

  城中村改造既要提升人居环境,又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实践中,各村谋划生成了一批夜市经济、房屋租赁、停车场等项目,但类型相对单一,缺乏多元产业支撑和培育。请问我市城中村改造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什么变化?如何指导和推动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计划,助力集体经济更好发展?

厦门网

2024-10-24 15:28:00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开斌回答

  首先,城中村改造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变化情况:2023年25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试点单位中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24个村和社区。从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24个试点村和社区共实现经济收入2.02亿元,比2022年增加2556万元;村(社区)均收入约840万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4个,分别为思明区西林社区、黄厝社区,湖里区马垅社区、同安区梧侣社区。可见,城中村改造实施以来,试点村和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显著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指导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指导。综合考虑各城中村的现有资源、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统一规划,坚持走差异化经营道路。积极培育“城中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目前已推动产业项目43个。

  二是建强运营主体。选优配强经济发展“领头人”,在村(社区)“两委”换届后,2023年9月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夯实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富民增收的组织基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年5月1日正式施行,将有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开发运营。同时,积极组织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现代农业等专题业务培训,提升镇(街)管理人员、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水平。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统筹资源要素,激活发展动力,我市先后出台农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一二三产融合用地政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通过争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商贸流通等项目,提升城中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通过成立厦门“金融支农”联盟,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补齐发展短板,助力发展。如,同安区美林街道四口圳社区利用集体预留发展用地建设近1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已先后获得中央财政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专项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3.5亿元的扶持,项目建成后将给村集体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是加强资产管理。挖掘城中村资源禀赋,盘活旧村部、老校舍、旧厂房等村级闲置资产,做大做强物业公司,实现城中村规范、专业管理。健全完善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制度,形成项目台账,跟踪掌握项目的运营情况,切实将资产管好用好,保障项目实现可持续“造血”功能。同时,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多途径推进村财公开,充分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厦门网

2024-10-24 15:29: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洪春凤提问

  在城中村改造中,完善市政设施,开展供水污水管网改造、道路提升等,是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人居品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请问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如何?

厦门网

2024-10-24 15:31:00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回答

  正如您所说的,市政设施是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行动中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市政设施提升工作。

  一是提升供水质量。目前城中村大多存在供水水量、水压不足的问题。通过增设供水加压泵房、更换老旧供水管道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城中村的供水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以来,已推动完成高浦社区等29个城中村供水改造,新改建DN100及以上供水管网55公里,累计投资851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鳌冠社区等一批供水设施项目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提升改造。

  二是实施排污治理。将城中村的排污全部纳入全市正在开展的排水管网正本清源与农村污水提升治理工作。对有条件的城中村,实施正本清源工作,将污水直接纳入市政污水管理体系。对条件有限的城中村,实施农村污水提升工作,也就是“三管出户”,收集厨房、卫生间、洗涤池的污水,这些工作都与城中村的现代化治理工作同步实施。2023年以来,完成正本清源改造面积13平方公里,已完成25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或农村污水治理,新建改造污水管网59.8公里,累计完成投资7985万元。指导各区强化对城中村污水管网建设工作指导,修复管网缺陷病害,开展常态化运维监督考核,进一步提升城中村污水设施的运维管理水平。

  三是完善道路照明。将城市道路配置向城中村延伸,同治同管。按照《厦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管理办法》等规范标准,指导各区规范城中村道路照明设施设计、建设、运维养护等工作;2023年以来,开展城中村增灯补灯行动,新增立杆126杆、增补壁灯2968盏,拆除城中村壁灯1765盏,同步完成架空线缆化更新,累计投资759万元,有效提高城中村路灯照明用电安全及美观性。

厦门网

2024-10-24 15:35: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邹庆键提问

  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普遍存在街巷道路狭窄、消防通道被占、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等现象,消防安全隐患是城中村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请问我市城中村改造中,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厦门网

2024-10-24 15:39:00

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张少见回答

  对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消防工作方面,我们坚持尊重历史事实、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实事求是解决当下存在的历史问题。我们坚持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少发生火灾,发生火灾后少蔓延扩大、不亡人”,为此我们采取了四个方面措施:

  一是强化责任体系建设。108个城中村全部建成消防工作室,有专人负责消防工作;消防救援支队派消防监督员在城中村涉及的36个镇(街)中担任消安委办副主任统筹消防工作;把城中村消防治理工作纳入综治考评;市消安委办组织对城中村消防治理开展专项督导,已开展了10次,推动城中村消防治理提高工作质效。

  二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因为城中村治理是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在于建设没有与国家消防规范进行接轨。为此,我们与住建局联合印发了城中村消防整治提升指引,印发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并会同资源规划局印发了城中村改造规划工作导则,将消防内容纳入了智慧城中村体系建设。因为靠着目前的人员来全面推进工作,困难比较大,必须用智慧手段。

  三是夯实火灾防控措施。对城中村开展全面的消防安全“5+3”必查,对经营性自建房落实消防技改5项措施。对于电气火灾多发的情况,主要是对电气线缆进行入地规整,并且对住户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整改用电不规范的问题。对于电动自行车,主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对于室外停放点,“见缝插针”建设充电桩,解决了充电问题;同时规范室内停放,在室内停放点设立隔离墙,增设报警系统和喷淋系统,实现了物理分隔,一旦发生火灾后不至于殃及周边地区。也鼓励社会单位建立充电桩,让城中村群众在社会单位进行充电,晚上满电回城中村,减少风险。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在厦门发生的火灾案例,来警示城中村群众,自觉地提升消防安全意识。

  四是提升灭火救援能力,108个城中村全部建成了微型消防站,能够第一时间处置城中村发生的火灾。畅通消防车通道,并且增建了市政消防栓,解决灭火救援车辆进不去、水源不足的问题,并且消防站联合城中村的工作人员开展消防车夜巡活动,每天晚上8点以后在人员最多、路况最复杂的情况下,派人进入城中村,摸排相关的情况,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快速处置。

  下一步将持续抓好相关的工作,保护城中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厦门网

2024-10-24 15:43: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齐晓玲提问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请问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如何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助推我市文旅发展?

厦门网

2024-10-24 15:47:00

厦门市文旅局副局长苏克回答

  近年来,厦门坚持在做好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注重保护传承,注重因地制宜的进行活化利用,努力使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发挥新的生机和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好城中村的文物保护。这几年开展了两轮低级别文物修缮,第一轮是163处(已完成),第二轮是275处,正在推进。这里面80%项目都在城中村,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城中村。同时,全省首创文物保护纳入全市“多规合一”一张图,创新推动了“文物守护认领”志愿服务模式,开发上线“厦门文物管家”平台。这两项工作获得了国家文物局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所以,我们抓基础抓得比较扎实。

  二是提升城中村的文化服务。因为城中村里散落了较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需要空间来承载。通过编制厦门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建设运营指导意见,推动城中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效覆盖。目前全市共有504个村(社区)建有文化服务中心,均在城中村5到15分钟的半径范围内。常年组织剧团下乡,比如南音、歌仔戏、高甲戏等,下到城中村,为老百姓提供文化服务。

  三是发展城中村的文旅产业。分为三个层次来推动,第一个层次是积极培育美育村,制定了厦门市美育村培育工作方案。以闽南文化为引领,整合优质的文旅资源下沉到城中村。第二个层次是创建金牌旅游村,目前全市已经有11个金牌旅游村,比如翔安大宅村,通过金牌旅游村的提升,使之成为集住宿、餐饮、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0多万,收入达1千多万。第三个层次是推动岛外各区特别是指导推动了翔安区入选福建省首批文旅特派员试点县区,省(市、区)下派4名文旅特派员到各村参与文旅融合的试点工作,支持在地的文旅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把文物摸得更清楚,同时推出一批有特色有流量的文物路线主题游。另一方面是深入挖掘厦门特色文化,努力打造“一村一历史”、“一村一特色”的城中村文化品牌,同时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水平,打通城中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努力让城中村的老百姓在这个城市留下一些记忆,让人们能够记住一些乡愁。

厦门网

2024-10-24 15:48: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邱明发提问

  从调研情况来看,改造完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更加安全舒适。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造成果,推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我市积极探索推广“大物业”管理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城中村运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请相关部门介绍一下“大物业”管理的相关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厦门网

2024-10-24 15:53:00

厦门市住建局局长李德才回答

  通过两年的实践、总结,农村要管好,要让整改成果、发展成果能长久坚持,就是要推出物业管理,以城市社区的办法来管理农村,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要有人来管理,因此提出大物业的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几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在各区成立物业公司,各镇街成立物管单位,在各村推进物业管理。物业管理,要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目前主要采用三种模式:第一个模式是由市级国企的物业公司来管理,比如建发、国贸等,由他们派出专业人员来共管。前三年,政府会给予补贴,第四年开始则逐渐减少补贴。通过类似停车场的一些经营场所来补充经费和物业费或卫生费来实现平衡和赢利。第二个模式是由区级国企来管理。比如现在湖里区在探索的一种模式,通过物业公司培养一批保安、保洁,将所有城中村的事都管起来。第三个模式是让大物业公司通过收费来保障运营、保障造血,除了收取物业费,还可以通过洗衣服、送东西上门、修锁、保管等增值服务来增加费用,通过自己的造血功能来保障队伍长期运转下去。

  二是以工作指引来促进落实。出台了城中村大物业管理模式的工作指引,来推进这项工作。

  三是以模式探索来推进落实。采用市级国企、区级国企、镇街组织等各种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展开,哪种模式最好就推广哪种模式。比如新垵村的模式,在今年4月的新垵村大物业模式的推广会议后,全市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

  通过这个模式来保证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长效、常态,保证整改成果不会走过去的老路,只是一次性成果,要让整改成果得到更好、更长久的发展。

厦门网

2024-10-24 15:54: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毅青提问

  科技赋能是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各地都致力于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实现系统互通和数据共享。请介绍一下我市城中村改造中智慧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提升城中村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厦门网

2024-10-24 15:57:00

厦门市数据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陈海涛回答

  2023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城中村智慧管理工作要求,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通过加强平台建设顶层设计、拓展丰富应用场景等,实现市区两级城中村管理平台互联互通、数据标准统一、事件处置协同高效,全面提升城中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主要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平台建设顶层设计。为解决我市缺少统一的城中村管理平台,各区缺乏支撑基层治理的基础数据等问题,我市依托“市域治理一网统管”项目,建设城中村智慧管理模块作为市级城中村管理平台,投资400余万,建成1个全市城中村态势总览和消防安全、城市管理、网格服务、治安防控、公共服务、安全管理等6个应用专题。市级平台充分利用我市雪亮工程、网格通等已建成果,以及各区城中村管理平台的已有能力,通过各区平台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联动、双向赋能,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全面直观了解我市城中村实情动态,为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支撑。同时,加大制度创新配套,出台城中村数据治理规范、平台建设指南、前端物联感知建设指导意见等5份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区开展区级平台和前端物联感知体系建设。二是拓展丰富应用场景。我局从数据赋能、AI赋能、物联感知赋能三个方面,推动各相关部门和各区紧密围绕实战,拓宽应用场景。目前已形成人口信息、房屋信息等205个智慧城中村专题数据资源共享目录,配置路面积水、非机动车乱停、垃圾桶满溢等16类AI识别算法,接入火灾烟感探测、井盖监控传感器等17类22362个城中村物联感知设备,建设联网视频监控16509路,支撑各相关部门和各区开展城中村智慧管理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思明区通过在62个城中村景区视频监控应用人员聚集AI算法,建设思明特色景区人流专题,方便社区了解景区人流量,有针对性进行管理和服务。集美区针对可燃气体探测、火灾烟雾探测等7类前端设备配置相应的预警机制,一旦设备检测到异常,自动形成预警,推送给社区值守人员进行处置,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率。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加强市、区平台能力建设。深化市级平台数据资源、物联感知、人工智能(AI)三种能力赋能,推动提升区级平台和前端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水平,开发上线更多实用、好用的应用专题。二是继续深化拓展应用场景。结合各区在城中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市区两级管理平台能力,在应用上实现更多创新突破、取得更多实战成果,推动城中村智慧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厦门网

2024-10-24 15:58: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涛提问

  目前,多数城中村没有铺设燃气管道,居民和商家大多使用瓶装液化气,燃气安全管理的问题不容忽视。请问在推进城中村燃气管网建设、加强燃气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有什么举措?

厦门网

2024-10-24 16:01:00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回答

  总体上看,使用瓶装液化气的安全隐患远大于管道天然气,但城中村推进“瓶改管”工作客观存在以下困难:一是城中村村道缺少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地下燃气管位;二是城中村自建房内部用气环境不具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用气条件。这两个因素导致厦门城中村没有实施“瓶改管”这项工作。目前包括深圳、南京在内的城市对推进城中村燃气管网建设均持慎重态度。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些探索,主要针对城中村外围餐饮场所,对符合条件实施小部分的“瓶改管”,已在4个城中村开展。另外,结合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实施电力能力的全面提升,各区也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用户进行“瓶改电”,尽量减少使用瓶装液化气。

  一直以来,城中村的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是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对瓶装液化气安全管控的措施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气瓶的监管。厦门很早就开始实施瓶装燃气销售实名制,对气瓶进行动态溯源,实现气瓶在流通环节全过程跟踪管理。同时也很早就规定50公斤钢瓶退出中小餐饮场所,并在2020年全面取消用户自提瓶装液化气,由燃气企业统一免费配送入户,并进行入户宣传和安全检查。

  二是把瓶装液化气的胶管全部清零,这项工作在2018年就已完成,将胶管全面更换为金属软管。

  三是推动灶具的更新。各区通过政府奖补的方式引导城中村居民把超年限的灶具和不具备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全面更换。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组织燃气经营企业会同街道、社区,多渠道对居民进行安全用气宣传,营造城中村的安全用气氛围。

厦门网

2024-10-24 16:02: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旭伟提问

  为了提升城中村宜居宜业水平,改造中要统筹布局公共配套设施。请问要如何加强城中村空间资源梳理,盘活社区闲置土地,完善文化体育、“一老一小”、民生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让居民切切实实有获得感、幸福感?

厦门网

2024-10-24 16:06:00

厦门市资源规划局局长柯玉宗回答

  您提的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两类改造,一类是整治提升类改造,就是现代化治理;一类是拆整结合类。这两类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从人民群众的最关切利益出发,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达到补齐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最后让老百姓真正切切地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资规部门和实施主体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进行空间梳理。主要对现状空间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找出可用空间资源,为制定下一步的整治改造提升方案提供依据。

  二是策划改造功能。通过四个程序来做:第一是定位,城中村根据摸排情况和空间资源,对要将城中村改成什么样子,要有新的定位,要强调所愿、所能和所需的协同,要根据城中村特点、区位进行相应的定位。第二是在定位后进一步体检评估。城中村改造提升如果达到定位的目标,还要补什么,还要从哪些方面来完善,以此来进行体检评估,评估完后列出清单。第三是编制规划,把思路、策划进行书面化、理性化的定义,并进行报备。第四是形成工作清单、任务清单、责任人、时间表进行落实,进行功能再造,补齐短板。

  三是加强政策供给。为保证思路、策划、规划落地,目前我局针对城中村的现代化治理和拆整结合类的整治专门出台了三个文件。

  第一个是《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公共配套设施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城中村应配套的文化、体育、“一老一小”等22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与技术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简化审批流程,有的还进行了规划许可的豁免,采取了简易的程序,让审批便捷快速。

  第二个是《厦门市集体用地闲置公房利用及翻建审批管理办法》,主要是盘活村集体早期经济组织闲置的资产,比如房屋、粮仓、农具仓库、知青楼、加工坊、看护用房等,该如何利用和进行审批,给予明确。

  第三个是《厦门市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实施细则》,主要是方便和规范集体用地的审批使用,保障了乡村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需求,畅通了实施渠道。

厦门网

2024-10-24 16:07: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灿民

  各位组成人员,因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刚才总共有13位委员提了15个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一一回答, 提问题的很有针对性,可见调研还是有深度的,回答问题的也很务实、有实效。相信通过这场专题询问,对下一步的城中村改造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根据安排,下午4:40要对市政府关于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分组审议,届时大家还可以继续发表意见。

  下面,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豪同志讲话。

厦门网

2024-10-24 16:16: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豪

同志们: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这次专题询问,目的是依法履职尽责,持续跟踪监督,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决策部署。刚才,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和困难问题进行询问,询问的同志直奔主题、针对发问,应询部门负责同志一一直面回应、坦诚务实,既讲成效也不回避问题,既谈思路也明确措施,体现了政府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接受人大监督的行动自觉。希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和专题询问所提问题,及时反馈研究处理情况,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市人大城建环资委要加强跟踪监督,推动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把握城中村改造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深刻指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城中村改造,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党中央部署加快建设的“三大工程”之一,是人民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治理工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大会议中多次研究部署城中村改造,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三大工程”。省委、省政府发布重要意见,部署“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市委高度重视城中村改造,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城市更新立法,把城中村改造作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的重要内容,这次又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加大立法保障、跟踪监督力度,更好助力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希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城中村改造对于厦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树牢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扭住目标不放松,坚决打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攻坚战,把城中村建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文明城区。

  二、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提质增效

  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及部门在改造中的主体责任,积极稳步推进改造工作。要强化规划引领。树立城市总体规划“一盘棋”意识,紧扣总规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兼顾民生、产业、文化、环境等共同价值策划好改造项目,在提升设计水平中推动改造项目与规划要求相呼应。坚持“留、改、拆”并举,科学统筹空间布局,优化居住布局和产业布局,科学确定改造方式路径。要强化统筹协调。从了解的情况看,我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土地政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和业务指导,高效做好项目认定和审批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推动落地。强化过程监督,完善管理机制,确保项目质量。要结合片区发展实际,加强改造模式、资金平衡、资源配置统筹,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形成市场化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要强化制度供给。积极衔接《厦门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立法进度,将改造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予以固化推广。持续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衔接运用和储备研究,积极探索在集体土地使用、产业发展、项目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提前谋划相关配套措施,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持续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三、全面巩固提升城中村改造成果

  当前,随着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持续深入,工作重心要从建设向管理转变,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全面巩固提升项目改造成果。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城中村“大党委”作用,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最大限度争取老百姓理解和支持。二要注重科技赋能。加快建好用好市、区两级城中村智慧管理平台,拓展应用场景,更好服务居民和基层治理,提升城中村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三要创新运管机制。广泛调动群众、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完善并推广“大物业”管理模式,以多元化经营提升造血能力,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后续管理、服务、产业、治理等问题,让城中村发展更可持续。

  谢谢大家。

厦门网

2024-10-24 16:18: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灿民

  下面,请市政府副市长黄燕添同志作表态发言。

厦门网

2024-10-24 16:22:00

厦门市政府副市长黄燕添

尊敬的杨国豪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关心支持。城中村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的“三大工程”之一,是改善人居环境、补齐治理短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市人大十分重视城中村改造工作,今年提出了3条建议,并组织有关部门和市民代表实地调研视察。刚才,各位委员重点围绕如何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如何落实财政资金保障作用、如何助力集体经济更好发展等进行专题询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问题,选题精准、询问专业,国豪主任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三点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市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些都体现了市人大心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务实作风和高度责任感。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中村改造工作,把实施城中村改造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改造、多元共治,近年来全面启动实施一批试点村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媒体和群众的广泛好评。但是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和人民群众期盼,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岛内外项目推进不够平衡,资金筹措渠道还需拓宽,长效化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要求福建“要在推动区域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决心和信心。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吸取本次专题询问中提出的宝贵建议,认真落实国豪主任的讲话要求,全力推动城中村改造迈向新的台阶。一是分类统筹,加快推进改造。统筹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种改造方式,积极谋划推动新一批改造项目,更大范围推动城中村改造提升。二是多措并举,保障资金需求。有力有效落实近期国家出台的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城中村专项借款等,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多渠道保障城中村改造资金需求。三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亮点。围绕宜居、宜业、智慧、和谐,因村施策,注重改造工作与人文历史、城市文脉、建筑风貌等有机融合,着力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发展图景。四是注重长效,实现持续运营。推广“大物业”管理模式,引导培养居民付费享受服务的意识。深入挖掘城中村资源禀赋,培育壮大农业、文化旅游、小吃街、夜市等各种业态,增加城中村收入,实现长效运营管理。

  最后,再次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和各位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指导!谢谢大家!

厦门网

2024-10-24 16:23:00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灿民

  刚才国豪主任对今天会议做了充分肯定,提出三点意见,燕添副市长也作了四个方面的回应,都很有针对性、很务实,希望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抓好贯彻落实。

  今天的专题询问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往期实录

X